目前,全区51家集贸市场中,已通过验收的生态市集有9家,其中二星级生态市集4家,一星级生态市集5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上午8点,位于崇明区港西镇的盘西农贸市场里,人头攒动,前来购物的沈先生买了两斤猪肉,对价格和肉质都颇为满意。在盘西农贸市场,各摊位商户配备了统一的智能电子秤,菜品上秤后就会立即显示类别、净重、单价、金额等信息,并实时上传到数据库。“有了这些日常交易数据,就可以追溯菜品的源头,把控质量安全就有了科学参考。”盘西农贸市场相关负责人龚明表示。
信息技术是一项不可或缺的资源,是生态市集建设与管理的“润滑剂”,一批智能设备应用在生态市集改造中,通过统一的数据管理为稳定的菜价保驾护航。“特别是在遇到节日供应、恶劣天气等特殊情况时,我们可以通过系统,及时发现苗头性、趋势性问题,进行预警发布,落实应急预案,保障供应价格稳定。”龚明说。
记者了解到,4724平方米的盘西农贸市场是附近居民买菜购物的首选。2022年,盘西农贸市场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改造,增设消防楼梯、服务台、农残检测室、湿垃圾处置室,完善内部排水系统,并设立顾客休息区,各项设施一应俱全。“比原来干净多了,买东西也很方便。”家住附近的市民直呼满意。
与此同时,位于崇明区绿华镇的崇西集贸市场也“换新”归来。之前集贸市场是网格式围栏,一到冬天,人就被西北风吹得浑身打颤。现在菜场四周建起了围墙,安装了窗户,即刻变成了“大暖棚”。此外,市场顶棚也重新改造升级,杜绝了漏雨、漏风的情况发生,暖心的改造获得市民好评。
据悉,下一步,崇明区经委将以全市“智慧菜场”创建为抓手,进一步加强生态市集硬件的系统建设,引导市场配置电脑、大屏幕、信息平台、数字哨兵、监控设备等软硬件设施来实现市场内亮证经营、明码标价、价格公示、肉菜源头可追溯等智慧管理的目标,保证市民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我们将赋予集贸市场多元化的业态功能模块,打造和谐共享的生态空间,探索一套‘生态空间、生态管理、绿色消费、绿色服务’的生态市集建设管理新模式。”崇明区经委市场运行科施玉华表示。(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颜维琦通讯员魏娜)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外籍网红短视频大赛颁奖典礼在深圳举办******
中新网深圳1月14日电 (朱族英)由深圳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英文《深圳日报》承办、深圳市宣传文化事业发展专项基金支持的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外籍网红短视频大赛颁奖典礼14日在深圳书城中心城南区举行。
深圳市委网信办副主任张忠亮在颁奖典礼上致辞时称,深圳是一座带给人们无限惊喜和无穷创造力的城市。此次大赛的参赛者更是用短视频,向身边的亲朋好友分享亲身经历与感受,讲述和传播深圳这座城市的美好故事。
据悉,该大赛旨在面向外籍内容创作个人和团队,征集多形态的以大湾区为主题的短视频,展现外国友人观察大湾区的独特视角,记录外籍友人投身大湾区的精彩生活。
首届大赛共收到来自15个国家的30余位选手提交的近40部视频作品。最终,由来自委内瑞拉和中国的Rafael Saavedra/李宏伟团队、来自波兰的Píotr Lukasz Blaszak(博勇玄)、来自美国的Daniel Miller、来自美国和中国的Carson Barnes/奇遇文化传播工作室团队、以及来自厄瓜多尔的Angelo Castagneto带来的作品,获得该大赛的一等奖。
凭借《我的深圳故事》及《深圳外国人最好的居住地方》两部作品,博勇玄同时斩获一等奖和二等奖。他表示,深圳这座城市的飞速发展令人感到振奋和鼓舞。该比赛为他展示对视频制作、中国文化和深圳生活的浓厚兴趣提供了平台,十分高兴自己的作品能够得到认可。
以视频作品《Stéphane@ Shenzhen》获得二等奖的Stéphane Genard称,希望能有更多的中外朋友通过此次短视频作品了解深圳,萌生到深圳生活发展的想法,共同探索这座美丽的城市。(完)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